当前位置: 首页 >> 风水

matthew育儿8条可能改变育儿方式的

2024-08-14 来源:悦跑圈资讯

你掌握的育儿知识可能已经落伍了!这话可不是危言耸听,因为与儿童相关的科学发现不断在更新,但家长很难在第一时间知晓。为此,我们请专家分享了8条关于育儿的最新研究成果,让你在科学指导下养出一个更健康的孩子!

虽然现在获取新闻资讯非常便捷,但想要掌握儿童健康和发育的最新信息仍然不容易。而且,针对同一个问题都可能有几种不同的研究结论,家长很难判断该信任哪种。

为给家长们指出明确的方向,我们邀请到一批知名儿科医生和医学期刊编辑,分享了他们认为对家长最具价值的最新研究成果。当然,后续的研究仍在进行中,因为科学上的共识没有那么轻易达成。但我们相信,了解这些研究成果将对改善育儿方式大有裨益。

益生菌可以缓解肠绞痛研究成果

专家们综合多项研究后发现,宝宝患了肠绞痛后,在为期三周的治疗期内,每天给他服用几滴含罗伊氏乳杆菌的益生菌滴剂,可以明显减少宝宝因疼痛产生的哭闹。不过,这一作用只对母乳喂养的宝宝有效,对每天喝配方奶粉的宝宝,效果则并不明显。

为什么重要?

儿科主任医师兼《儿科学》编辑Alex Kemper说,肠道内的微生物菌群中,包含有益菌和有害菌。益生菌与有益菌的作用相似,它们能抑制致病的有害菌,并减轻炎症。不过,婴儿在母乳喂养与配方奶喂养这两种条件下,会形成不同的肠道菌群,这或许就是益生菌对他们起的作用不同的原因。

此外,一些研究表明,在预防早产儿严重肠道感染、儿童湿疹等方面,益生菌可能也有帮助。

Kemper博士说:“目前,我们还不能确切地说益生菌能治疗疾病。如果你的孩子需要服用抗生素,最好和医生聊一聊,选择一种影响范围尽可能小的抗生素,避免把有益菌连同有害菌一起消灭。”研究认为,让宝宝服用含罗伊氏乳杆菌的益生菌是一种无害的疗法,但在尝试之前,请先咨询儿科医生。

打屁股会造成持久的心理伤害研究成果

《美国心理学家》刊登的一篇研究综述中说,打屁股对儿童造成的心理伤害与打耳光等体罚方式相同。而且,打屁股不仅无法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还可能会引起更多的行为问题。幼年时期有过这种经历的孩子,成年后更容易出现吸毒、酗酒和自杀的行为。

为什么重要?

当孩子犯了错时,打屁股仍然是一个很普遍的惩罚措施。据粗略估计,有80%的父母曾经打过孩子的屁股。美国儿科学会家长顾问、医学博士David L. Hill 说:“父母们会辩解说,他们自己也是这么过来的,有什么大不了。我告诉他们,你们能顺利成长起来是件好事,但是,现在有了更好的方法来教育孩子。”

2018年,美国儿科学会发布了一则育儿建议,指出打屁股会对孩子造成伤害,所以父母不应该采取体罚方式。Hill博士建议,如果父母想要更好地指导孩子的行为,应该尝试与孩子多沟通,找到问题所在,而不是靠这种破坏关系的方式来管教。他说:“孩子做得好了就多夸夸他,尤其是那些孩子费了很大劲才做成的事。越常关注孩子出彩的地方,就越能发现孩子的优点。”

花生蛋白粉可缓解过敏反应研究成果

年龄在4~17岁之间的严重过敏儿童,通过每天服用少量花生蛋白粉,可以逐渐增强他们对花生的耐受度。根据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一项临床试验,经过大约1年的持续治疗,2/3的孩子耐受度提高了,能够正常承受相当于2颗花生的摄入量,同时身体反应小于轻度过敏。

为什么重要?

对于那些花生过敏的孩子,哪怕偶然吃到含花生的饼干,都可能会导致突发过敏,甚至可能要送去急救。因此,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预防过敏性休克。“我们的成果不能让花生过敏的孩子体质彻底转变,比如做到一口气吃完一罐花生酱。不过,能让他们在不小心吃了含花生的巧克力后,不会出现生命危险,”医学博士、儿科医生兼《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编辑Angela Castellanos说。

但研究中仍有一些问题存在:治疗组中有些孩子仍对花生粉表现出严重的过敏反应,需要接受医疗干预及后期的密切观察。此外,医生们仍不确定,如果要维持这种耐受性,孩子是否仍需持续服用花生蛋白。

男孩的痛>女孩的痛?研究成果

参与试验的多名成年人观看了同一支视频,其中展示了幼儿园体检的场景,能看到一个孩子被采血针扎入手指时的反应。视频中隐藏了明显的外貌特征,看不出孩子的具体性别。结果显示,把视频中的孩子认成男孩的人,普遍觉得“他”痛得更厉害,而将其认成女孩的人,对疼痛程度的评分更低。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认为,这种差异来自“男孩更坚忍”和“女孩更感性”的刻板印象。

为什么重要?

此前就有研究发现,当成年人表现出同样的痛苦时,医生往往会根据性别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而这次的最新成果表明,类似的区别对待可能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孩子往往没有足够的词汇量来描述自己疼痛的程度,所以别人对他们情绪的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

当然,要颠覆对性别的刻板印象还任重而道远。但Hill博士认为,知道这种现象的存在,能让家长更好地解释自己孩子的状况。“父母必要的时候可以告诉医生,‘我了解我的孩子,她几乎从来不喊痛,就连从自行车上摔下都能笑着重新站起来。所以她现在这么哭,肯定是痛得很厉害。’作为儿科医生,我们会非常重视这些话提供的信息。”

父母行为会影响孩子的焦虑程度研究成果

研究人员将100多名7~14岁的焦虑症孩子分成两组,一组孩子自己接受认知行为疗法,而另一组孩子由父母每周接受培训,学习应对孩子焦虑的方法,比如少给孩子发安慰短信等。根据发表在《美国儿童与青少年精神病学》杂志上的这项研究,在降低孩子的焦虑水平上,教育父母与直接治疗孩子一样有效。

为什么重要?

有1/3的儿童曾在成年前被诊断为显著的焦虑障碍。虽然接受治疗和服用药物是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但这项新的研究成果反明,家长也可以发挥更多作用。

“父母能对孩子产生比顶级治疗师更大的影响,”乔治城大学医院儿童与青少年精神病学部负责人Matthew Biel说。有些父母可能会因为过于迁就孩子,在不经意间加重了孩子的焦虑。Hill博士说:“如果孩子怕狗,家长可能会带他横穿马路,避开有狗拦着的路线。如果孩子怕黑,家长可能会一直陪着直到他睡着。”这些方法虽然乍一看很有效,但长期来看对孩子不利,因为孩子会觉得那些东西确实值得害怕,而且自己无法面对。更好的做法是帮助孩子走出舒适区,比如鼓励他靠近一只友好的金毛狗狗,然后赞扬他的勇敢。

与父母交流能锻炼孩子的语言技巧研究成果

麻省理工学院的认知科学家们对一群4~6岁孩子进行了语言技能测试,并记录了他们与父母在家聊天的情况。分析结果发现,对于孩子的语言成绩,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他们与成年人之间的交流次数,而不是在家时听到的词汇量。

为什么重要?

杜克大学桑福德公共政策学院的研究教授、《发展心理学》编辑Jennifer Lansford博士说,曾有观点认为,孩子们主要通过大量的“听”来学习语言。然而,包括本次研究在内的一系列证据表明,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更为重要。

Lansford博士说:“从孩子婴儿时期开始多多交流,而不只是让他们被动地听,孩子的语法、词汇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都会更好。”在这种交流中,最有效的方式是以孩子为主导的对话。例如,当孩子指着路过的车辆喊“车!”时,父母可以回答:“是的,那是辆红色的车。你看到那辆蓝色的车了吗?”这样展开对话能更好地锻炼孩子的语言技能。

上学早的孩子更容易患多动症研究成果

长期以来,许多地方规定孩子的入学截止日是8月底9月初。这意味着,同一班级里8月份出生的孩子,比9月份出生的同学小了近1岁。《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一项研究分析了40多万名美国孩子的保险数据,发现比起9月出生的孩子,8月出生的孩子被诊断多动症并接受治疗的比例明显更高。

为什么重要?

多动症的发病率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不断攀升,专家们怀疑,这种趋势可能与其存在过度诊断有关。因为孩子上幼儿园后,行为与同龄人有了对比,往往会更容易被观察到相关迹象。“多动症很难评估,需要老师、家长和医生一起做出诊断,”Castellanos博士说。比如,当老师要求孩子安静地坐在座位上,这一任务对于5岁和6岁孩子的难度就大不相同。年龄小的孩子坐不住其实是符合发育规律的,然而在幼儿园里,就可能被看作多动症等行为问题了。因此,在做多动症的诊断和治疗时,需要将年龄因素考虑在内。

注射HPV疫苗好处多多研究成果

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是一种主要通过性行为感染的病毒,可导致尖锐湿疣和宫颈癌等。《儿科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写道,辛辛那提大学的研究人员对1600名少女和年轻女性进行了长达10年的跟踪调查,结果发现,在接种过疫苗的少女中,HPV感染率降低了81%。

为什么重要?

早在13年前,HPV疫苗就已经面世,但许多家长至今仍对它心存疑虑。“家长们告诉我,他们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做小白鼠,”Hill博士说。虽然美国政府建议11~12岁(最低9岁)的男孩和女孩都应接种疫苗,但只有43%的孩子真正完成了。《儿科学》杂志主编、医学博士Lewis First称,这项研究证明了疫苗是有效的。“让孩子在青春期早期接种疫苗,可以大大降低日后患某些癌症的几率。”另一项研究表明,接种疫苗不会导致孩子在青少年时期更早地进行性行为,或者放弃安全措施,所以注射疫苗有百利而无一害。

这些研究成果也值得一看!对于下面这些研究成果,专家们暂时没有颠覆性的育儿建议,但在我们看来,它们仍然足够有用和有趣。

1. 华盛顿州立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当父母和孩子一起拼乐高玩具遇到不顺时,如果父母能以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孩子们会更容易保持积极的心态。孩子们其实很敏感,会注意到你的情绪变化,因此当家长试图掩饰时,他们会感到困惑。

2. 爸爸妈妈们,是时候打开音乐播放器了!《家庭交流》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如果孩子成长过程中经常和父母一起听歌,往往长大后会与他们保持更好的关系。

3. 《儿科学》上的一项研究发现,43%的1岁宝宝晚上无法连续睡8小时。不过,父母也不用过于担心,在认知、语言和运动发育方面,夜间易醒的孩子与其他同龄孩子的表现相差不大。

4. 把胡萝卜和土豆混在一起后,不少孩子会觉得吃起来不舒服。而科学研究表明,这可能与性别差异有关。哥本哈根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7岁和8岁的女孩更喜欢将食物分开吃,但男孩并不在意。也许是因为男孩们更容易饿?

5. 纸质书是最好的阅读对象。密歇根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比起读电子书,父母和孩子一起阅读纸质书时交流和互动得更频繁。在屏幕上阅读时,家长更难对故事情节提出问题或做出评论。

加微信13027279630,进全国父母育儿交流群,与2000位妈妈交流育儿心得。

文存阅刊官网

科技创新与应用期刊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期刊

农业灾害研究杂志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