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被曹丕视为心腹到底靠的是什么
2024-02-21 来源:悦跑圈资讯
司马懿被曹丕视为心腹,到底靠的是什么?
说到司马懿,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
在三国里,诸葛亮是个悲情的军师,他一生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为了报答刘备对他的知遇之恩,他在辅佐刘禅期间,六出祁山伐魏,但结果都功亏一篑,导致北伐不成功的原因虽然很多,但其中有重要一条就是诸葛亮在伐魏过程中遇到了一生中的“苦手” 司马懿。
司马懿,字仲达,河内温县孝敬里人。东汉以来,家世二千石。东汉世家大族多是儒家,司马氏亦儒门。司马懿从小就“少有奇节,聪朗多大略”,“汉末大乱,常慨然有忧天下心”。
司马氏和曹氏不同,曹氏出自宦官家族。东汉以来,宦官和世家豪族即外戚所自出的阶层,是对立的两大政治派系。从这个渊源上说,司马懿和曹氏是不同历史派系的两家人。最初,司马懿是不愿在曹氏家族下做官的,但逼于形势,他还是在朋友的推荐下,投奔了曹操。
灭公孙渊是明帝景初二年(238年)。
公孙渊,辽东襄平(郡治辽东,今辽宁辽阳市)人。自渊祖父公孙度起,至父康,皆割据辽东。公孙度分辽辽东郡为辽西中辽郡,置太守,又越海收山菜诸县(今山东半岛上),置营州刺史,自立为辽东侯、平州牧。曹操以度为武威将军,封永宁乡侯。建安十二年,曹操征三郡鸟桓,屠柳城。袁尚等奔辽东。公孙康新尚,送首于曹操。封康襄平侯,拜左将军。康死,子晃、渊皆年幼,众立康弟恭为辽东太守。魏文帝遣使拜恭为车骑将军。恭劣弱不能治国。明帝太和二年,渊夺恭位,明帝即拜渊为扬烈将军、辽东太守。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孙渊却首鼠两端,他一方面接受魏的爵位,一方面又和孙权联络。景初元年(237年),魏明帝遣幽州刺史母丘俭携玺书征渊去洛阳。公孙渊知道不好,遂发兵反,迎击冊丘位于辽隧(今辽宁台安东南,辽河西岸)。册丘俭退还。公孙渊遂自立为燕王,署置百官。这才有司马懿出兵辽东。
景初二年春,同马懿带兵四万人,从洛阳出发。六月,军至辽东,公孙渊遣将军卑行、杨祚率步骑数万屯辽隧,作围堑南北六七十里,以迎战司马懿。
司马懿多张旗帜出其南,辽东方面以精锐大军向南迎战,而司马懿却从北潜渡辽水直趋襄平。于襄平西首山地方一场决战,大破辽东军,遂围襄平城。会天大雨三十余日不停,辽水暴涨,运船自辽口直接运抵城下。天晴后,起土山,发石连弩射城中,城内粮尽,人相食,死者甚多,将军杨祚等出降。公孙渊窘急,从南方突围逃走。
司马懿纵兵追击,杀渊父子于梁水之上。
司马懿班师回朝还在路上,年仅36岁的魏明帝病重,明帝传令以驿马急召司马懿入朝。待司马懿匆匆赶到,马上被引入内宫。明帝拉着他的手嘱咐其与大将军曹爽共同辅佐太子,司马懿恸哭,连连磕头,答应了明帝托付的嘱咐。明帝病逝后,司马懿成了首辅大臣,权势也达到了顶峰,这为他最后和儿子发动政变,篡取帝位伏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