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为重是什么意思庄子摆脱坏情绪的实修之
2024-04-28 来源:悦跑圈资讯
在现代快节奏的社会,街上的人们行色匆匆,都忙于为生活奔波。但这样的快节奏,压缩了人们休息的时间,减少了人们对于万事万物的思考。
但是身体是需要休息的,快节奏带来的烦乱意识如果不能够得到很好的修养,久而久之,很多的人都会因为一点小事而将积压的情绪发泄出来。正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成年人的破防往往就在一瞬间,绷不住的情绪有可能会对自己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
面对种种的情绪难题,千年前的哲学大师庄子,其实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给予了后人可行的实修方法,这两种方法简单易行,通过了解与学习,方可助人在社会中找到自己平稳的内心。
淡然之道,好运降临
庄子曾说“苟为不知其然也,孰知其所终!”,他想要告诉后人的是,当面对难题的时候,连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都不知道,又怎么能预见它的最后结果呢?所以在日常的生活与工作中,我们要学会去观察坏情绪是如何产生的,这样才能对事件的结果进行掌控。
良好的情绪与状态传递出良好的结果。在生活中淡然的性格养成处世时的好脾气,这样好运和好的结果才会伴随你
。在汉代的时候,有一位脾气很好的县令,名叫刘宽,他的修养与德行是当地人标榜的对象。有一天刘宽坐牛车出门,半路上竟遇到一莽夫拦截,原来这莽夫的牛丢了,非要看看刘宽的牛是不是自己的。一般人遇到这种情况,肯定会下车与这莽夫理论争夺,但是脾气好的刘宽什么也没说,而是让那人看牛,并步行走回了家中
。没过多久,那人也发觉不好意思,于是便牵着刘宽的牛车登门道歉。就这样,刘宽用自己温良的品行化解了一场不必要的争吵。刘宽的事迹就完美地符合庄子的淡然之道,现代的人,面对很多小事都要生一肚子的气,这样的情绪不仅没有惩罚到犯错的人,反而是在折磨自己,这样的人又怎么能在生活中找寻到幸福呢!只有不断地去留意自己的思绪,在行走坐卧之间观察自己的内心想法,让自己找寻到一个平和且平稳的生活状态,这样才能更好的把握人生。
饮食之道,以养生为重
庄子不仅有出世的一面,也有入世的哲理。他曾提出“击壤鼓腹”的说法,强调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而百姓想要安居乐业,首先得吃得饱。庄子不仅研究了人的心境,更将人的日常饮食纳入到了内心修行中去。
饮食不仅仅是为了果腹,更是为了养精蓄锐来达到养生的目的。观察生活周围的人,你会发现吃饭时狼吞虎咽的人脾气大多暴躁,而吃饭慢条斯理的人通常拥有很恬淡的性格。庄子认为“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人应该“食于苟简之田”,践行简单的饮食方略来控制自己的欲望,这样的生活更能营造人朴素虚静的生活态度。
庄子曾给他的学生讲过一则养老虎的故事,在喂养老虎的时候,人们不会去刻意迎合老虎的本性,反而采取抑制的方法。饲养老虎的人是不会给老虎吃活物的,就是害怕老虎在吃活物的时候激发出怒气,而对人发生危害。老虎虽然是凶猛的动物,但经过调教也可以变得温顺。
养老虎是这个方法,难道这其中的道理就不适用于人吗?饮食作为人每天必须要做的事情,如果从此事出发,养成好的习惯,慢慢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人的心性。
小结
庄子在谈及对人的养护时,他不谈运动健康,不涉及营养规划,而是针对如何去涵养“生命的主人”进行了解释。人的性格修养在人的一生中是永无止境的学习过程。不注重内心的修行,而是急于去追求现实的利益只会不断地损害人的身心。
忙碌于生活压力之下的我们,如果想要摆脱糟糕的情绪,那就要学习去保持心灵的平衡,面对苦难做到心境平和,这样才能将事情顺利的解决,否则只会在坏情绪的加持下变成一团乱麻。从观察自己的思绪开始,从每天的饮食习惯开始,日积月累的变化终会迎来全新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