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艺

育儿理念言传身教俭以修身人过了60岁后生

2024-05-14 来源:悦跑圈资讯

引言“养儿防老;积谷防饥。”——宋·陈元靓《事林广记》

“养儿防老”的思想,是我们中华民族多年流传下来的传统养老思维。也就是有这个思想的存在,才会有“多子多福”、“人丁兴旺”这些思想。

以前的人们认为,养育子女,可以帮自己养老。子女越多,人老了,子女众多,可以轮流照顾老人,晚年福气更多,生活有保障。

但是,进入到了现代社会,这种传统的育儿观念和养老观念,正在受到冲击。因为我们现在社会的各种养老的制度比较完善了,有健全的社保和养老制度。

而且很多城市的养老基础设施越来越多,比如说养老院的数量逐年增多,养老院的配置也比以前越来越完善了。

所以说,我们的观念也要及时更新换代了,不能停留在以前了。

人过了60岁后,生活过得好坏主要取决于自己,同孩子没有多大关系,主要取决于自身有没有做好这3点准备。

01、有没有准备一笔足以应付各种开销的存款。人老了,除了日常生活的各种开销之外,还要考虑到万一身体不好了,看病治病,都需要用到不少钱。

所以,如果自己没有存款,万一子女收入不高,那么晚年的生活经济会陷入到很大的困境。

老家有一个亲戚,就是这样的情况。年轻的时候做粮油杂货的批发生意,也赚到过钱,但是没有守住,只顾着吃喝玩乐,注重享受,没有存款意识,到了60岁后,已经退休了,口袋里没有一分钱,还负债。

他的儿子收入也不高,也是个普通的打工族,确实也拿不出多少钱来帮父亲养老。可想而知,我这个亲戚晚年生活过得多穷苦,经常要到处借钱,害怕生病,每天活在焦虑之中,没有一点安全感。

所以说往年到了这种穷困潦倒的情况能够怪自己的子女吗?最终其实还是得怪自己年轻的时候没有一点存钱的意识,目光过于短浅了,没有远大的格局。

02、有没有独立打理好生活的能力。很多人觉得自己老了,万一身体不好需要人照顾了,只要有儿有女,就能够依靠儿女来照顾自己。

实际上,现实生活中并非如此。

要明白一个道理:“久病床前无孝子”。如果一个老人生病了,躺在病床上需要人照料生活起居,时间短一两个月的话,大部分子女都是能够及时到位的。

当时,如果是长期需要人全天候24小时照顾,一年以上的,那么哪怕子女再孝顺,都无法做的到位了。毕竟对于子女来说,他们也有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他们也需要赚钱养家。

所以我们还是尽量要照顾好自己,出门在外尽量注意安全,保持自己身体的健康,能够打理好自己的个人生活。

这样才是最好的,把生活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无需依赖他人。

03、有属于自己的兴趣爱好,生活充实而经常,不用整天粘着子女。有些老人退休后,一整天的空闲时间是非常多的,但是他们没有属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其实生活是很枯燥无聊的,身边的同事、朋友因为没有了交集,也渐行渐远。

于是他们整天就牵挂着自己的子女,永远把子女当作小孩,粘着子女,要求子女陪伴在身边,但是他们不清楚的是——子女他们也需要工作,每天上班回到家也很累,想要休息一下,这时候作为父母,我们真的没有必要去整天要求子女来陪伴我们,不给子女添堵,也是父母应有的智慧。

当然周末了,跟子女一起吃饭,聊聊天,适当的相聚一下是可以的,但是千万不要过度的去要求子女。我们退休之后也要有属于自己的兴趣爱好,把自己的生活过得充实而丰富。

比如我退休后,有段时间确实是觉得生活很无聊,每天无所事事,虽然有点闲钱,但是也不喜欢出门旅游,跳广场舞也没多大的兴趣。

后来,自己开始学习写书法、自己种菜养花,逐渐发现自己喜欢安静的生活,沉浸在自己的个人世界当中,享受独处的乐趣。

也明白了古人的一句话,“俭以修身,静以养德”。

静下心来,可以沉淀自己,自己的内在修为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后来,又爱上了喝茶,研究各种品茶之道,还有收藏一些近代工艺品,不亦乐乎。

其实适合老年人的活动有很多,比如下下象棋或者打打太极拳,也可以多参加一些体育运动,比如打打乒乓球、打打羽毛球,可以强身健体,也可以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没有必要整天去要求家人来陪伴自己,我们自己也可以把自己的生活过得丰富多彩。

End

琴童杂志

孩子官网

校园英语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