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艺

科学育儿413孩子总是问为什么同样的情况

2024-08-14 来源:悦跑圈资讯

· · · · · · · · · ·

带娃的一天终于马上要结束了……好不容易到了晚上给孩子刷牙哄睡的时候,心想着总算可以好好休息一会儿,这时:

宝:妈妈,为什么我们要刷牙呢?

妈:因为不刷牙,我们的牙齿就会坏掉哦!

宝:为什么会坏掉呢?

妈:因为你今天吃了冰淇淋,牙虫也喜欢吃,就把牙齿弄坏啦!

宝:为什么会有牙虫呢?

妈:……

那一天,父母们终于回想起了被孩子的一句「为什么」所统治的恐惧。

不只是中国父母,天下爹妈都一样。2017年,英国《独立报》调查了1500名英国父母,他们的孩子都在2-4岁之间。调查结果显示:

接受调查的家庭,平均每天可以问93个「为什么」,平均每15分钟就有一个新问题;其中,和孩子相处时间更长的妈妈们每个月要回答孩子的1652个问题,平均每周回答413个;而且,3-4岁宝宝的「为什么」比2-3岁的宝宝要多出将近1.5倍。

哪儿来的那么多为什么?

1求知欲旺盛

2-4岁的宝宝正好是各项身体能力开始“起飞式”发展的阶段。能走能爬能跑能跳,孩子接触到的世界更大,正是求知欲、探索欲爆炸的时候。

夏天随处可见的蚊虫、家里的电器、甚至是一个简单的玻璃杯,在孩子眼里都是一个个“科研项目”,太值得问一句“为什么”了。

就好像成年人在看魔术一样,总会琢磨着“魔术师是怎么做到的”一样。我们眼中再正常不过的现象,在孩子眼中就像魔术一样,怎么也捉摸不透。

2语言能力腾飞

在3岁左右,孩子会进入一个“语言敏感期”。

这时候的孩子如果语言基础较好,就会忍不住多和你说说话。很多家长在回忆宝宝3岁,总是离不开一个关键词:“话痨”。

孩子问太多“为什么”可能会让你头疼,但“什么都不问”更让人着急。

如果孩子在这个阶段没有特别多的为什么,平时说话也不多,家长就要重视起来了。

平时多引导孩子观察、思考。有时候父母还要替孩子问“为什么”,但要把握好尺度,不要弄成考试提问。

3情感联结需求

有家长还有一种疑问:我家的孩子也有很多为什么,但很多时候就是在盯着同一个问题问,我明明已经回答过他了啊!是我回答的不好,他没听懂吗?

孩子偶尔的提问也许是好奇心的爆发,但像开头的那种“打破砂锅问到底”,或者反复问同样的问题,其实很可能是在寻求情感联结。

有研究表明,即使家长在先前已经给出了很详细、很易懂的答案,但孩子经常会在几天后又提出相同的问题。

这是因为孩子喜欢做重复的事情。比如读同一本绘本、听同一首歌、玩同一个玩具,他会在这种环境中受到重复的、可预测的、已知的刺激,从而获得安全感。

同样,这种来自父母重复的、可预测的答案,会让孩子和家长之间产生健康的依恋关系,对以后孩子的学习、挫折适应能力以及独立自主都有很大的帮助。

怎么破解孩子的「为什么」

首先要各位家长明白:孩子的嘴肯定是堵不住的,你每天依然能听到数不清的为什么,但你只要掌握了下面这两个简单的方法,就可以见招拆招、屡试不爽。

1

方法一:学会反问

比如当孩子问到:“为什么要刷牙?”

这时候你可以笑眯眯地反问孩子一句:“宝宝觉得,我们为什么要刷牙呢?”

理想的情况:宝宝开始自己思考,这样一来一举两得:第一免去了回答不上来的烦躁和尴尬;第二也能给孩子一个锻炼语言能力、训练思维能力的机会。

常见的情况:大孩子会说:“妈妈我就是不知道才问你的呀!”

这时候也不要生气,巧妙地应对孩子:“那宝宝跟我一起想一想哦,如果不刷牙的话会怎么样呢?”

“如果……呢?”的句式,其实是一种“陷阱”——为孩子假定好情境,让孩子往深处思考。一般到这里,孩子在你的引导下也会开始思考“如果”的情况。

这时,不管宝宝给出什么答案,都要予以肯定,并夸奖宝宝的想法有意思。

“打破砂锅问到底”往往是孩子想要求关注、求沟通的信号,家长要学会识别,和他进行情感上的交流,“一问一答”的亲子共度时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

方法二:治标+治本教他解决问题

当孩子问到一个你也拿不准的问题,比如“月亮为什么有时候是弯的,有时候是圆的”、“为什么木头会浮在水上,石头会沉下去”这种自然科学问题时,要学会使用工具。

你可以先给初步的答案:“这个是因为,月亮反射太阳光的角度不同哦!”

下一步,你可以带着宝宝一起上网,或者看书来寻找问题的答案:“具体是怎么不同,我们一起来找答案吧!”

你们可以翻阅绘本、在网上找科普的视频,或者通过一些简单的家庭实验观察现象等等,只要不糊弄、不敷衍孩子的方法都可以采用。

父母是孩子永远的榜样。你的这一行为,其实是在无形中告诉孩子一个解决自己疑惑的方法。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明白:有问题的话,可以通过不同的手段和方法,去尝试自己寻找答案。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用这样的方法,可以很好地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以及思维能力。

当孩子走上社会时遇到不会不懂的问题,也会先自己找原因,而不是一味地依赖别人。

这两个方法双管齐下时,我们就可以把被孩子不停提问的“窘境”,转化成让孩子有机会发展自己的思辨能力、逻辑思维、自主能力的“环境”。

END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官网

运动休闲期刊

化纤与纺织技术杂志社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