璧山苹果手机充电器维修在璧山造一个科技硅
2024-08-14 来源:悦跑圈资讯
陈锦(左)和科研人员探讨工作
何燕雯 谭静怡 封面新闻记者 罗惟巍
初见陈锦,他正忙着组织员工开会布置下一阶段的工作任务。“不好意思,让你久等了。”虽已满头白发,但眼前精神矍铄的陈锦很难让人想像已是65岁的年龄。
两年前,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还了无生气,如今,一个个半导体、电子产品的项目从这里走向全国乃至世界,涉及光电芯片、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领域前沿技术的高新企业签约落户,“科技硅谷”的雏形正呼之欲出。
变化是怎样实现的?作为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董事长的陈锦,最有发言权。他同时也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生动实践者。
为企业轻装上阵贴心服务
从2019年6月成立至今,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已成功孵化18家科技企业,在孵项目40余个,先后荣获重庆市科技企业孵化器、重庆市新型研发机构、重庆市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等多项荣誉,成为璧山孵化科创公司的一处“摇篮”。
“刚入驻这里,我们就拥有了现成的中试生产线。”重庆平创半导体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说道,这全都离不开璧山政府的支持与陈锦的协调。
平创成立于2019年11月,公司的碳化硅功率芯片研究与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现已申请知识产权20余项,实现产值3000余万元。起步初期,公司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转化资金却十分短缺。
“如果公司要自掏腰包建一条中试生产线,至少需要几千万元的资金。”陈锦看中了碳化硅功率器件广阔的发展前景,带领研究院的同事积极主动对接,对该公司科研成果进行技术评估,重构产业链条,解决工艺完整性、产品上市可行性等一系列问题,并派出3名经验丰富的高层次人才全过程、全方位提供智力和人力支持。
不仅如此,璧山还对该项目的推进“开绿灯”。少了一大节开销,自身压力小了,公司轻装上阵后干劲十足。自主研发的全碳化硅智能充电桩在同等功率下,体积仅为普通材料的三分之二,具备96.5%的业界最高转换效率,产品成功入选重庆首轮“新基建”项目。目前,其自主研发的全碳化硅智能充电桩实现批量生产并投入到充电站的建设中。
作为行业“老兵”,陈锦还打出了“亲情牌”“友情牌”“关联牌”三张牌,先后拉来四川省科技青年联合会、重庆市科技青年联合会、四川省机械工程学会、四川省电子学会等10余家业界很有“含金量”的协会、联盟到璧山“扎营”。
“大家聚到一起就是一家人,成功实现了实验室的资源共享。”陈锦说,研究院也因此走上了集约化道路,步入跨界融合、协同创新的良性发展轨道。
为科技璧山创新璧山助力
“我是这里的第一个员工。”陈锦说道,在来璧山前,他任职四川省政府重大装备领导小组顾问。作为璧山区引进的专家人才,之所以愿意离开四川,在重庆从零起步,主要是看中政府对人才和科创产业的重视,也生动诠释了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人才流动。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担任研究院董事长后,陈锦重点关注的就是做项目孵化。选择“潜力股”很重要,院里走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创新路。
像上文提到的平创,在陈锦和研究院就帮助他们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先后建立起了综合中试基地、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中试线、柔性综合中试生产线……一举实现科技成果从手工作坊式到现代化企业运营模式的转变。
初创企业往往由于缺乏中试基地等综合服务平台,影响科研成果落地转化,制约企业生产经营。重庆万泰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就曾遇到这样的难题。
“现在这个问题解决了,我们投资1200万元打造的中试平台,可供各类企业开展产品正式投产前的试验,减轻了企业负担,加快了新产品迭代速度。”陈锦说,研究院还与川渝30多家科研院所共享科研设施与仪器,入孵企业可免费使用这些设备及仪器开展各类试验。
在陈锦带领的研究院团队努力下,截至2021年9月,研究院及孵化企业已实现营业收入约6000万元,获得订单超3亿元。
陈锦表示,接下来,他将带领团队,在打造人才、成果、智慧聚集中心上狠下功夫,广泛接纳科技成果转化团队,吸引国内外科研院所、知名高校的研发团队入驻,搭建专业学术交流平台,实现人才集聚、技术集聚和企业集聚,推动璧山科技创新产业发展。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