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育儿师学校相信相信的力量孩子鬼谷智慧
2024-08-14 来源:悦跑圈资讯
去年假期,我给孩子报了心时代父母研究院组织的鬼谷智慧学能提训营,为期7天6晚。由于之前没有离开过家,也没有参加过夏令营,刚开始孩子不愿意报名,后来我也是耐心地做工作,他才同意去了。鹤壁云梦山上,10公里行走,帐篷之夜帐篷被八级大风刮跑,第一次参加夏令营、第一次洗衣服、第一次上台演讲……诸多的第一次和行走带来的力量都给孩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刻在了孩子的心里。
以后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每当遇到困难即将放弃时,这些刻骨铭心的记忆将重新浮现在孩子的脑海中,点燃他的希望,成为他前进的动力。
7月26日提训营归来,王纪琼院长又给家长们做了大概3个小时的讲座。王院长提到的“鱼缸理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鱼缸里如果鱼生长的不好,先不要去怪鱼,要看看是不是缺氧了、水质是不是干净等;而一个家庭的环境,就像鱼缸里的水,孩子就像是小鱼,家庭环境和谐了,孩子才能成长的更好。
孩子从学能提训营回来之后,我感觉他仿佛一下子长大了很多:吃饭之前,先让我们念感恩词:背《悯农》,还要说四个“感恩”——“感恩上天,阳光雨露;感恩父母,养育之恩;感恩老师,助我成长;感恩亲友,鼎力相助”,念完之后,才可以吃饭。现在每次吃饭之前,我们都要先念“感恩词”。
除此之外,孩子还提出要和我们好好谈谈,主题是“如何做好一个爸爸(妈妈)”,我和孩他爸很认真地配合,让他说说对爸爸妈妈的要求和我们做的不足的地方,同时我内心有窃喜也有紧张:这小子现在长本事了,竟然会给爸爸妈妈提要求了;同时也意识到作为父母学习的重要性,不学习,就跟不上孩子成长的步伐。
开车需要考驾照,当老师需要教师资格证,即使当个月嫂,也需要育儿师证等。但作为父母,却没有人给我们提要求,更不需要考证,我们一般都是“无证上岗”,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需要学习,不需要成长。作为父母的学习是比任何一种学习都重要的学习,那是一项事业,也是助力孩子成长的一个选择。
我很庆幸自己有学习的意识,成为心时代父母研究院导师班黄埔一期学员,和一帮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抱团成长,当在育儿的道路上遇到困惑和困难时,我不再慌张,既可以自己解决问题,也可以请教老师和同学们,有强大的团队的支持力量。
通过一年多导师班、实操班、学习力和系统班的学习及复训,我有两点深刻的体会:
1.相信相信的力量。
记得在课堂上,王纪琼院长曾经问过我们这样一个问题“你能不能百分之百地相信孩子,相信孩子能够把成绩提上去,相信孩子能够成才”,当时举手的家长寥寥无几,我没有举手。记得王纪琼院长当时说,假如我弄一个屏幕,把你们的反应都放给孩子们看,猜猜孩子们都会有什么样的感想呢?
当时我的内心受到了震动,也对自己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是啊,我没有举手是因为我发自内心地并不相信孩子能够把成绩提上去,而不相信孩子的背后也许是对自己教育能力的不自信,这种不相信也许会渗透到孩子的日常教育中,会在言语间流露出来,最终影响教育效果。
我从2016年开始接在线心理咨询,有些来访者之所以出现心理问题,有部分原因是源于从小没有和父母建立起足够深厚的信任关系,当他们出现问题时,没有一个可以信赖的人给他们足够的安全感,也没有一个“足够好”的“妈妈”(这里的妈妈不仅仅指母亲角色,也指和孩子有亲密关系的照料人)成为他们情绪的“容器”;当他们遇到困难时,没有一个人能够为他们兜底,无条件地接纳和信任他们。所以,很多小事当时没有得到合理地处理和解决,越积越多,小事变大事,最后就可能会演变成心理问题或者心理障碍。
而我们作为成年人,假如对这个世界充满狐疑,不相信美好,不相信善良,不心存良知,做事时没有底线,那我们的世界也将是灰暗的。在平时和他人的相处中,总是带着防御之心,总流露出怀疑的眼神,他换来的,也许是别人对他的不信任和劣质的人际关系。诚如朋友圈里一位朋友说的,“生活本来就是要还原你原有的样子,不卑不亢,不离初心。曲尽人散,卸下皮囊之后,灵魂,才开始它真正的表演。”
阿姆斯特朗是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类宇航员,从小他就喜欢各种飞机玩具,经常自己制作飞机模型。6岁时他第一次坐上飞机,从此他对飞行更加着迷。有一天,妈妈给他做了一件新衣服,他穿上新衣服就冲到院子里的一个土堆上又蹦又跳,下雨了也不躲,溅了一身泥浆也不顾,他边跳边冲屋里大声喊,“妈妈,我要跳到月球上去!”妈妈说,“好啊,只是你别忘了从月球上跳回来,回家吃晚饭。”我们也要像阿姆斯特朗睿智的妈妈一样,“像傻子一样相信孩子”,这种相信的信息和能量能够传递给孩子,让孩子也建立起对他自己强大的自信。
2.自律的父母才能培养出自律的孩子。
中国有句古语叫“亲其师,信其道”,作为父母和孩子亦如此,孩子只有尊重你、看到你身上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了,他才会发自内心地尊重你,模仿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而你足够自律了,你的言传身教才能给孩子做出榜样。
试想一下,假如你自己都不看书、不学习,你去要求孩子喜欢阅读;你自己天天抱着手机玩游戏,你还指望孩子不对游戏上瘾;你嘴上要求孩子“善良、真诚”,你自己却偷奸耍滑、为了达到目的极尽所能;你要求孩子节约时间,你自己却挥霍浪费……对于自己和孩子双重标准,你怎么能够教育出“言行一致、知行合一”的孩子?
课堂上,王纪琼院长让我们针对孩子的学习反思几个问题: “第一,孩子哪一科学得好?为啥好?哪一科学得不好?为啥不好?第二,所有关于学习的经验,你给孩子做过什么指导?第三,你和爱人在教育孩子的方向上,观点是否一致?第四,你们平时怎么打扫卫生?第五,你准备给自己成长一个什么样的定位?第六,孩子在你心里的分量到底有多重?”
听完这六个问题,我心有戚戚焉,是啊,当我们在抱怨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时,我们给他提供了什么帮助?我们有没有帮他分析成绩不好的原因?即使我们自己不会,我们能不能借助其他资源帮助孩子?我们是在用固定思维逃避问题,还是在用成长思维面对和解决问题?记得有一次我无意中听到孩子和他爸爸的对话,孩子说,“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这也是我经常对孩子说的一句话,他竟然学以致用。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教育是一项事业,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孩子,把孩子当成一个鲜活的生命去尊重,学习养育孩子的科学方法,不做任性的爸爸妈妈,让孩子有尊严地活着,把我们良好的家风代代传承下去,我们需要学习的还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