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缺血性心脏病缺血性心脏病的早期症状
2023-07-19 来源:悦跑圈资讯
什么是缺血性心脏病缺血性心脏病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一、什么叫缺血性心脏病
缺血性心脏病是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疾病,老年人发病率高。引起心肌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冠状动脉及其分支的粥样硬化。引起动脉硬化除与年龄有关外,高血压、高胆固醇、糠尿病、吸烟及缺乏体力活动、肥胖等可以加速加重动脉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缺血性心脏病是由于冠脉循环改变引起冠脉血流和心肌需求之间不平衡而导致的心肌损害。其中最常见的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冠状动脉狭窄和闭塞,约占缺血性心脏病的90%左右,因此,冠心病隶属于缺血性心脏病,人们习惯将缺血性心脏病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代名词,这是不妥当的。因为从广义上讲,缺血性心脏病还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以外的其他冠状动脉疾患。
(1)冠状动脉栓塞:肿瘤,钙质和粥样斑块碎片,细菌性心内膜炎赘生物,以及心腔内附壁血栓脱落的碎片均可栓塞于冠状动脉;
(2)夹层动脉瘤:可表现为局限于冠状动脉的夹层动脉瘤,亦可由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延伸到冠状动脉开口;
(3)冠状动脉炎:多发性动脉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结缔组织疾病以及病毒感染等均可侵犯冠状动脉;
(4)梅毒性主动脉炎累及冠状动脉开口;
(5)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和淀粉样变等均可影响小冠状动脉;
(6)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
因此,将缺血性心脏病等同于冠心病是不妥的。准确地讲,冠心病仅是缺血性心脏病的一个重要类型。并且还应明确一点,主动脉狭窄或关闭不全影响冠状动脉灌注和严重贫血使血液携氧量不足等属非冠状动脉血液动力学改变引起的缺血,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概念,不属于缺血性心脏病的范畴。
二、缺血性心脏病的早期症状是哪些
冠心病,古称胸痹,是指因冠状动脉狭窄、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机能障碍和(或)器质性病变,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IHD)。
冠心病的早期症状表现患者在活动之后会出现胸闷气短的情况,在休息后身体明显的好转;在劳累或者是精神紧张的时候在胸骨部位会出现疼痛,并且向肩部扩散,一般持续三分钟左右;在睡觉的时候突然间胸闷憋气,必须坐起来才会缓解。
冠心病的早期症状有很多,如果疾病在早期的时候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随着时间的流逝病情会进一步的加重,患者在听到噪音的时候就会出现胸闷气短的情况,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在进行性生活或者是在用力排便的时候也会出现不适的情况。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出现下列情况,要及时就医,尽早发现冠心病。
(1)劳累或精神紧张时出现胸骨后或心前区闷痛,或紧缩样疼痛,并向左肩、左上臂放射,持续3-5分钟,休息后自行缓解者。
(2)体力活动时出现胸闷、心悸、气短,休息时自行缓解者。
(3)出现与运动有关的头痛、牙痛、腿痛等。
(4)饱餐、寒冷或看惊险影片时出现胸痛、心悸者。
(5)夜晚睡眠枕头低时,感到胸闷憋气,需要高枕卧位方感舒适者;熟睡、或白天平卧时突然胸痛、心悸、呼吸困难,需立即坐起或站立方能缓解者。
(6)性生活或用力排便时出现心慌、胸闷、气急或胸痛不适。
(7)听到噪声便引起心慌、胸闷者。
(8)反复出现脉搏不齐,不明原因心跳过速或过缓者。
缺血性心脏病的早期症状判断有些难度,患者要针对身体出现的不适去医院检查诊断,对医治疾病的帮助才会更大。其实任何类型的心脏病都有危害,疾病出现的类型不同、严重性不同,对身体的影响也有差异,越早做好治疗损害会更小,否则等心脏功能损害严重后,将会发现心衰,患者出现的特征还会增多。
三、缺血性心脏病治疗方法有哪些呢
1.药物治疗
目的是缓解症状,减少心绞痛的发作及心肌梗死;延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展,并减少冠心病死亡。规范药物治疗可以有效地降低冠心病患者的死亡率和再缺血事件的发生,并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而对于部分血管病变严重甚至完全阻塞的病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血管再建治疗可进一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1)硝酸酯类药物本类药物主要有: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消心痛)、5-单硝酸异山梨酯、长效硝酸甘油制剂(硝酸甘油油膏或橡皮膏贴片)等。硝酸酯类药物是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常规用药。心绞痛发作时可以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使用硝酸甘油气雾剂。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及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先静脉给药,病情稳定、症状改善后改为口服或皮肤贴剂,疼痛症状完全消失后可以停药。硝酸酯类药物持续使用可发生耐药性,有效性下降,可间隔8~12小时服药,以减少耐药性。
(2)抗血栓药物包括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药物主要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波立维)、替罗非班等,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避免血栓形成而堵塞血管。阿司匹林为首选药物,维持量为每天75~100毫克,所有冠心病患者没有禁忌证应该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副作用是对胃肠道的刺激,胃肠道溃疡患者要慎用。冠脉介入治疗术后应坚持每日口服氯吡格雷,通常半年-1年。
抗凝药物包括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璜达肝癸钠、比伐卢定等。通常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急性期,以及介入治疗术中。
(3)纤溶药物溶血栓药主要有链激酶、尿激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等,可溶解冠脉闭塞处已形成的血栓,开通血管,恢复血流,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发作时。
(4)β-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即有康心绞痛作用,又能预防心律失常。在无明显禁忌时,β受体阻滞剂是冠心病的一线用药。常用药物有:美托洛尔、阿替洛尔、比索洛尔和兼有α受体阻滞作用的卡维地洛、阿罗洛尔(阿尔马尔)等,剂量应该以将心率降低到目标范围内。β受体阻滞剂禁忌和慎用的情况有哮喘、慢性气管炎及外周血管疾病等。
(5)钙通道阻断剂可用于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和冠脉痉挛引起的心绞痛。常用药物有:维拉帕米、硝苯地平控释剂、氨氯地平、地尔硫卓等。不主张使用短效钙通道阻断剂,如硝苯地平普通片。
(6)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2受体拮抗剂(ARB)以及醛固酮拮抗剂。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或近期发生心肌梗死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尤其应当使用此类药物。常用ACEI类药物有:依那普利、贝那普利、雷米普利、福辛普利等。如出现明显的干咳副作用,可改用血管紧张素2受体拮抗剂。ARB包括:缬沙坦、替米沙坦、厄贝沙坦、氯沙坦等。用药过程中要注意防止血压偏低。
(7)调脂治疗调脂治疗适用于所有冠心病患者。冠心病在改变生活习惯基础上给予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主要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治疗目标为下降到80mg/dl。常用药物有:洛伐他汀、普伐他汀、辛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最近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死亡率及发病率。
2.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应用特制的带气囊导管,经外周动脉(股动脉或桡动脉)送到冠脉狭窄处,充盈气囊可扩张狭窄的管腔,改善血流,并在已扩开的狭窄处放置支架,预防再狭窄。还可结合血栓抽吸术、旋磨术。适用于药物控制不良的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和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梗死急性期首选急诊介入治疗,时间非常重要,越早越好。
3.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简称冠脉搭桥术,CABG)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通过恢复心肌血流的灌注,缓解胸痛和局部缺血、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命。适用于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不能接受介入治疗或治疗后复发的病人,以及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或出现室壁瘤、二尖瓣关闭不全、室间隔穿孔等并发症时,在治疗并发症的同时,应该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手术的选择应该由心内、心外科医生与患者共同决策。
四、慢性缺血性心脏病是怎么回事
动脉粥样硬化是大多数慢性缺血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另外还可由于一些其他疾病所致的冠状动脉病变造成。在非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中,胶原性脉管疾病是引起冠状动脉疾病的最常见血管疾病。
升主动脉疾病如主动脉夹层,可引发冠状动脉口闭塞;感染性心内膜炎或房颤伴左房附壁血栓形成,菌栓或血栓脱落也可造成冠状动脉栓塞。另外,心脏的浸润性疾病如肿瘤转移也可阻塞冠脉血流。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其他一些疾病通过阻塞冠状动脉,减少冠脉血流供应,可引起慢性缺血性心脏病。通常而言,冠状动脉狭窄不足以引起静息心肌缺血。
但当患者活动量增加时,心肌需氧增加,狭窄的冠脉不足以提供足够的氧合血流,就可出现心肌缺血。在某些情况下,由血栓或应激引起的冠状动脉痉挛,也可造成暂时性冠状动脉管腔狭窄,引起心肌缺血甚至心梗的发生。
一些非冠脉性病变,当增加左室负荷时,心肌需氧可超过其正常冠状动脉供应氧合血流的能力,引起心肌缺血或梗塞。例如,严重主动脉瓣狭窄的患者,左室明显肥厚,当患者进行运动时,左室压显著增加,即可引发心肌缺血。
已知患者虽有冠心病但还没有症状,若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如果不加以积极处理,其之后的心血管致残率和死亡率也很高。然而,在治疗慢性缺血性心脏病过程中,由于无症状慢性缺血性心脏病患者感觉不出症状有明显改善,一些患者治疗依从性较低,不利于治疗效果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