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县养生保健所乡村振兴蹲点记万年村丨围
2024-04-28 来源:悦跑圈资讯
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
川观新闻记者 李鹏 王怀 王国平 王代强 摄影/视频 川观新闻记者 杨树
瓦屋山下,龙苍沟里,荥经河畔,夜色正浓。一处农家乐院坝里,一炉篝火烧得正旺,火光映红了围炉而坐的万年村村民,也隐约照亮了村子依山而行的道路。
2月11日,正月十一。雅安荥经县龙苍沟镇万年村组织了村史上的第一次“围炉夜话”。
“万年村现在是背水一战,必须要迈出第一步,把方竹笋产业搞起来。”“我们村为何比发展村发展得慢些?”“把土地入股村集体,头几年没分红不得行哦。”……2月11日,正月十一。雅安市荥经县龙苍沟镇万年村组织了村史上的第一次“围炉夜话”,村干部和村民等20余人围坐一圈,在热烈的讨论中,寻找改变落后状况的突围路径。
“村里特产卖不起价怎么办?”
万年村所在地,曾是茶马古道上的一处商贸集散地。当地许多干部群众看来,地处大熊猫国家公园南入口社区的万年村,迎来了史上最佳发展机遇,但目前无论是村集体经济还是村民的收入,和周边村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部分村民在思想上还有畏难情绪。
“万年村已经到了发展的关键节点,今年也是村里发展的关键一年。”万年村驻村第一书记毕涵说,为了让村民都动起来,村上组织起村民,让大家谈想法、说办法。
见大家有些拘谨,毕涵说:“放开说,敞开说。”
地处大熊猫国家公园南入口社区的万年村,迎来史上最佳发展机遇。
返乡创业代表朱仕祥发话了:“在我们店里,方竹笋产品卖得最好,但现在村里没有规范也没有品牌,我们自己做好后装到袋子里就卖了,既卖不起价,规模也做不大。”
2019年朱仕祥结束外出打工,和爱人回到村里开了一家超市
,生意越来越好,特别是万年村的土特产方竹笋,一年能卖上千斤。这些竹笋是他从村民手里收来的,烘干后用保鲜袋包装,上面没有品牌也没有标识。朱仕祥的想法,徐太武也深有感触。
徐太武是从万年村考出去的大学生,在成都创业有成。前几年回到龙苍沟镇开设了高端农家乐。“方竹笋做的菜很受欢迎,大家都说好吃,但它的名气不出龙苍沟。怎么把方竹笋做成万年村的名片?”
方竹笋产业的话题,一时间引起不小的讨论。
之前万年村曾探索过茶叶、黄柏等产业,但效果都不理想。后来结合当地自然条件,村里在2017年首期尝试种植500百亩方竹,从去年开始产生收益。
但因为首批种植区域较为零散,万年村又规划了集中连片的500方竹基地。
万年村致富能手刘江是养鸡、养猪大户。
村党总支书记杨晓林说,这个项目从去年7月开始谋划,运营模式为村民以土地入股,交由村股份经济合作联社统一管理,产生收益后进行分红。项目共涉及180户村民,目前130多户村民已同意入股,还有40余户在观望。
有村民提出:“方竹栽下后,至少要三年才开始产笋。这其间既没土地耕作又没有其他收入,生活怎么办?”
村里给出的方案是,方竹基地优先聘用入股者及困难人群,可以按月领管护工资。其次,还可发展蘑菇、跑山鸡等林下种养业,带来一些短期收入。
发展方竹产业是大家所急,也是村里所急。杨晓林说,村里即将开始进行基地测量勘界,先在130多户同意的村民中做示范,“大家提到的品牌打造和产品规范,我们会抓紧时间落实。”
“不能光羡慕,还要想办法”
“我有个想法,看看政府能不能支持下。”说完竹产业,方顺芹接过话筒,“今年我想把我们家的民宿装修升级,还要增加一些养生和特色餐饮,但是有两个问题,一是没有经验,不知道该怎么做,二是资金上还有不小的缺口。”方顺芹今年50岁,在村里经营一家平价客栈,生意虽不说红火,但每年还能攒下一些存款。
在村里经营饭店小有名气的韩凤银接着说:“我们家的店,大家都吃过,现在这样也能做起走。提档升级要花不少钱,对于收益心里也没底
。”“眼光要放长远一些,眼界要跳出万年村。大家可以看看眉山、乐山以及成都周边的邛崃等地怎么做的。”毕涵说,“我们山上的邻居发展村,民宿已经做成了品牌,特别是高端民宿,过年期间大家都看到了那些上山的车辆。”
“我们也很羡慕啊。”一位村民代表说,目前万年村的民宿标准低,“100多元就能住一晚,而且相互之间还存在低价竞争。”
“不能光羡慕,还要想办法。” 龙苍沟镇党委副书记韩德弘扬透露,镇政府正牵头成立万年村民宿产业联盟,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建立健全组织架构、运行机制,统一管理、集中营销、规范经营。以“108”品牌为引领,带动片区80套公寓提档升级,打造具有熊猫文化特色的公寓式民宿。
“目前我们计划这项工作在6月取得阶段性成果,形成示经验后,长期推广。” 韩德弘扬说。
“108”指的是108国道。在雅西高速接通到村里之前,108国道连接村内外的重要通道。因此镇里还设想推出“万年村108记忆”“108味道”,将村里的传统味道与现代化服务档次进行融合。
韩德弘扬说,县镇两级已在研究、制定相关支持政策。比如对农家乐、民宿的兴建和升级,将考虑进行评估分级并给予一定的支持和指导。
“只有众人拾柴,才能烧得旺、烧得久”
火越烧越旺,大家畅谈的兴致越来越高,转眼已到深夜。
“夜话”快要结束时,毕涵对大家说了一番话:“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时不我待啊。”
毕涵举了两个例子。从2020年到2021年,万年村集体收入增长了263%,虽然速度很快,但规模很小只有13.8万元。人均收入1.4万元,比邻村少四五千元。
“这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差距,这就是我们的危机,如果不能赶上,差距会越来越大。”杨晓林说,40多年前安徽小岗村“按手印”拉开中国农村“包产到户”的改革大幕,主题是“分”。今天,万年村的发展是建立在乡村振兴的新形势下,需要抱团取暖、共同发展,就像那500亩竹林基地,村里也要和农户签协议按手印。
万年村组织了村史上的第一次“围炉夜话”
“我们和小岗村当年的发展背景不一样,但发展的决心是一样的:背水一战,没有退路。”毕涵说罢,村民鼓起热烈掌声。
“今天能在这样的场合,听到大家的心里话,看到大家对万年村和自己发展有希望有打算,我们对万年村的发展也更有信心。”专程赶到现场全程旁听的荥经县长古玉军有些动容,他说,“我们会把今晚大家的意见、建议和想法都带回去,县里一定会仔细研究,有对性地出台相关政策、制定相关办法来帮助大家。”
从去年开始
,荥经县抽调精兵强将常驻龙苍沟镇,专门谋划如何高水平规划大熊猫国家公园南入口社区,万年村是其中的核心。从夜里7点半到11时许,一道道发展难题、一条条发展目标、一项项发展举措,如炉中焰火,越烧越明,越照越亮:村民说,一定不能走之前小、散、乱和低端农家乐的老路;在万年村综合专干程其康看来,发展生态旅游,必须把道路、停车场等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好、优化好,把竹林风景打造好,才能筑巢引凤;村党总支副书记陶用湖,想到自己儿子有动漫设计方面的专业长处,可以叫回来给村里品牌做设计;70岁退休教师方顺河说,要把学生请回来返乡创业……
万年村党总支副书记陶用湖,想到自己儿子有动漫设计方面的专业长处,可以叫回来给村里品牌做设计。
本文来自【四川日报-川观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