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体育

哈尼族是怎么养宝宝的哈尼族人在梯田上藏了

2025-01-06 来源:悦跑圈资讯

1从古至今,中国人都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这不仅是一种顺应自然的生存之道,更是一种因地制宜的智慧变通。云南红河哈尼族的梯田,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由于大山的限制,人们不得不精心使用着每一寸土地,用古老的镰刀和铁犁,在高山上演绎着最原始的农耕生活,他们不被外来繁华所诱惑,坚守不渝。

如果说梯田是哈尼族历经几个世纪,用双手和铁犁勾勒出的画卷,那么梯田红米,一定是这幅画卷中的点睛之笔。它,是哈尼族人藏在梯田上的“宝贝”,1300年前,哈尼族人将野生的稻米驯养,并“藏”到了这一片神奇的土地上,开始了漫长的种植史。历经多朝多代,哈尼族人用自己的淳朴,牢牢的保存着红米最原始的纯真,未经过任何杂交,仍然是1300年前的味道。

2当生活中到处充斥着转基因、添加剂等词汇时,不难窥出时下人对食品健康的担忧。而哈尼族人,至今还保留着他们最传统的耕作方式方式。

从留种开始,每年收获季节,哈尼族人都会到田间去寻找最健壮的米穗,以留做种。年复一年,世间几番沧海桑田,而哈尼梯田红米,却从未退化,仍然还是最初的模样。

梯田用的是山泉水灌溉,田里养着鱼、鸭子。鱼可以松土,粪便又是肥料,而鸭子可以灭虫,就这样,在没有任何化学肥料和农药的干预下,梯田上的红米和鱼、鸭子和谐共存,自然生长。265项农残与重金属未检出,20多道工序全部手工完成,这,足以说明一切。

3亩产300公斤,比全国杂交水稻平均亩产量低了近三分之一。一年只产一季、180天到210天的超长生长期,比东北大米多了近2个月。如果说云南红河梯田红米是限量供应,相信不会有人提出反对意见,错过了今年就只能再等一年,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最好的东西,自然会留给最珍贵的人。在哈尼族当地,家里的红米多留给孕妇、老人和小孩食用。一如农村这朴素的生活,没有那么多暖心的话语和直接了当的表达,所有的爱,都浓缩成了一碗热腾腾的红米粥。

然而,再好的东西,也有着其不为人知的苦楚。

犁、耙、铲埂、造种、撒种、薅草、拔秧、铲山埂、割谷、打谷,红米种植是一项劳动密集型工作,而红米的产量又极低,大量的付出带来的不是丰收丰产,而只是一家人拮据的生活。村民们穿着蓑衣,穿行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一方面,他们在苦苦守候着这千百年来祖辈传承下来的文化遗产,另一方面,却是年轻人为了生活而不得已的背井离乡。

在机械化已成为主旋律的今天,这种仍需要保留传统作业模式的云南红河梯田红米,将如何继续?这不仅仅是哈尼族人要思考的问题,这更需要每一个人给出答案。现今时代,网络四通八达,云南红河梯田红米,能否通过网络而获得新的生命力呢?

这不仅仅是一粒米,更是一份传承、一份希望。39元,并不算多,但这已经是哈尼族人守住青山的最后理由,屏幕对面的你,还等什么?

----头条邀请您参与精准扶贫,现在下单,就是扶贫!

旅游纵览官网

农业开发与装备官网

百科论坛编辑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