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宝宝需要富养还是穷养女孩真的要富养吗
2025-01-06 来源:悦跑圈资讯
初中的女儿过生日,朋友不顾老婆的反对,买了两千元的包包作为女儿的生日礼物。他说:女儿就是要富养,不然以后被男人的随便一个地摊货就骗走了,长大要嫁有房有车的男人,不然将来怎么生活?
15岁的女生,两千元的包包,在我这个未婚的男青年看来多少有点不可思议。
记得我在初中的时候,特别喜欢我那个灰色的书包,用了三年,书包底早就烂了。我每个周末都得拿着针线缝缝补补,真不是家里买不起,就是喜欢它,舍不得扔。如今一般的针线活儿是难不倒我的。
我不是刻意地制造差异让大家来做道德对比。其实,对于父亲送初中生女儿两千块的包包,我也不那么意外,因为这也不是我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场景了。
当年,从未离开过南方的我,来到北京上大学,好不容易在学校里找到一个“亲人”,一个和我同乡同届的女孩。两个人在北京用方言对话的感觉很神奇。
新生要办什么材料,跑出去照证件照,她都拉着我一起。对新世界充满憧憬的少年,倒没有多少他乡遇故知的愉悦。不过,对她的颜值甚是满意,心里偷着乐。正如电影里吴倩莲对葛优说的话:“鸡汤摆在你面前了,打开呀!”
是啊,天时地利人和,要是这再拿不下那我得多完蛋!
开学第二个月,她的生日就到了。我准备了一本书,是白岩松的《痛并快乐着》。饭桌上,她身边坐着一位陌生的中年男人,是她爸爸。她爸爸很客气,我心里很紧张:这节奏是不是有点快?我送出了那本生日礼物。
他爸爸送给了她一把钥匙:“你是大人啦,给你买了辆车,你妈妈还嫌贵,我女儿,就得富养嘛!。”至今我还记得,他父亲瞟我的那一个眼神,穿心的痛。
回到寝室躺在床上,一口气膈在我的胸口顺不下去。不知道那次算不算失恋。
男孩要穷养,女孩要富养。这是一句老话,常常成为有闺女家庭的一种说辞。也成为了用物质来填充女儿成长经历的理论基础。
教育的方式千万种,因材施教不是什么人都会的,“富养女儿,那是绝对不会错的,不富养,就会出大乱子。”
有一个女同事,和我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
“我上个公司有两个女同事,有另外一个同事生病了,她们去医院陪护了两个星期,一个和实习医生好上了,一个和男护工好上了。她们有个共同特点,家庭情况一般。所以女孩一定要富养,不然随便一个人就容易勾走。”
长久以来,我们特别喜欢把这样的两种看似有逻辑的事件联系到一起,得出一个有因果关系的结论。
“不富养”和“被随便一个男人勾走”真的有因果关系吗?
话说有一个调查结论:80%穿高跟鞋的女人,都喜欢涂口红。所以,爱穿高跟鞋的女人大多是爱涂口红的。看似很成立的因果关系。
可是,爱穿高跟鞋和爱涂口红,真的有必然联系吗?难道核心的原因不是因为她是个爱美的女人吗?
家长口中的“男孩要穷养,女孩要富养。”大前提是把男女放在了不平等的地位中的。这些观念,完全是身为成年人的家长,带有社会歧视的眼光而去给孩子灌输的思想。他们说:穷养男孩,是为了让他变的坚强,懂得奋斗,长大后大展宏图,承担一家之主的责任。富养女孩,是为了让她在未来选择靠山之时,把眼光抬得更高,而不是被男人的一颗糖带走。
可是,男孩或是女孩,生来都是一张白纸,关键在于家长如何教育。一个女孩,怎么就不可以教育成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古有花木兰、梁红玉,今有董明珠、袁立。数不胜数!
再者说,一个女人,被男人的一颗糖勾走,和被男人的一栋别墅勾走,真的有本质的区别吗?都是被物质买走罢了。
我年纪不大,却也经历过不少婚礼。有在农村家中完婚的,也有在金碧辉煌的五星级酒店大摆盛宴的。老实讲,离婚率差不多。
婚姻的确需要物质,但物质保障不了幸福。
作家张佳玮说:促成女孩子健全人格的,不是单纯物质上的穷养与富养,而是综合的、平衡健康的环境,以及少一些对比。
一味的用物质来填充,你也有可能填充出来一个似公主的女孩。公主是拿来供奉的。而婚姻,是平等的,是需要相互付出的,定不是单方向的给和索取。
女儿习惯了锦衣玉食和所谓的高档生活,当有一天,身为父亲的你,满足不了欲壑难填的她时,她要通过哪种渠道来满足自己呢?若是真可以凭能力来挣钱,我无话可说。
可你以为,那些外围女和学生妹都是因为家境清贫吗?
大学时代的那个女老乡,后来就没了联系。我快要毕业的时候,电视剧般的狗血剧情出现了。有钱的哥们儿请我去了一个四年来从不敢踏足的高档KTV,路过一个小包间门口,我碰到了她。
她穿着黑丝袜高跟鞋,叼着烟,靠在包间的沙发上。她见躲不过去,尴尬地把嘴角上扬了一点,起身走开了。顿时,我感觉胸中的那口气顺下去了。
但我还是很疑惑,后来发微信问她:“为啥去那,家里有急事儿吗?”
“我开销大,总不能老和家里要吧。”她轻描淡写地回了一句。
我想,不论男孩女孩,真正要富养的,是孩子的人生态度。有独立的思考,和正确的价值观,以及健康的身体,这才是留给孩子们受用一生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