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销养生碗会销讲师套路深保健品坑老骗局防
2024-04-28 来源:悦跑圈资讯
#守护最美夕阳红#
“会销讲师”套路深、保健品坑老骗局防不胜防!
最近一个朋友心里堵得慌,来我这里诉苦,“我爸最近买了好多保健品,牌子叫“某海天”我见都没见过。老头子承认说花了十几万了,我们劝他已被骗了但他根本听不进去,认为自打吃了这保健品身体越来越好了………”
亲儿子的劝说效果甚微。老父亲还有点愤怒,给儿子展示了自己参加“会销”时对方送的赠品。“纸巾、床单、餐具等等,这都什么东西啊!老头子还和我说,他们经常到家里来看我,对他关怀备至,有求必应,比他这个亲儿子还体贴,根本就不可能是骗子。我不想和我爸吵架,选择报警………”
朋友的遭遇引起了我的兴趣,便开始搜集关于保健品诈骗的相关资料。发现在大量“保健品坑老”的诈骗案件中,无论是线上线下哪种推销模式,讲师“洗脑”都是整个诈骗链条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今天咱就先说说诈骗团伙线下推销的重要手段“会销”
所谓“会销”,就是诈骗团伙以赠送各种礼品及福利为名,诱惑老年人参加的健康讲座,其目的是向老年人推销保健品进行诈骗。很多老年人在会场经受不住“会销讲师”的套路和洗脑
,然后办理入会会员,会员们享受了”超值优惠”后疯狂购买各种保健品,便宜的要几百块,贵的要几万块。“会销讲师”全凭一张嘴。整个过程都是“套路”,处处是陷阱。
套路一:利用老年群体重视养生 贩卖健康焦虑
很多老年人退休后生活节奏放缓,孤独忧虑加剧,逐渐开始在意自己的寿命,以及如何维持自己的健康。“会销讲师”往往瞄准老年人渴望健康的心理,先把老年人的健康焦虑调动起来,宣扬老年人群会得什么样的疾病,而这些疾病很难被医治,严重的会影响寿命,并耗费大量钱财治病之类的言论
,为的就是让老年人们快速接受他们的保健理念。随后他们将华丽转身为“业内权威”顺势推出自己的产品。套路二:冒充“权威” 诱骗老年人
一般情况下,讲师会伪装成“名医”“教授”“权威”等业内大咖,在台上能说会道、派头十足,通过既定话术的宣讲,诱骗老年人对保健品能治百病深信不疑。
有些朋友该问了:“现今社会信息这么发达,老年人也都会用智能手机在网上冲浪了,随时都能在网上搜索专家身份进行验证的基本常识总会有吧?”
在这里作者说明一下,在心理学研究里,有一个概念叫做‘睡眠者效应’。你说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身份。这些“会销讲师”实际上利用了人们的这种心理,并牢牢地把控住会场节奏,不给老人冷静思考的机会,节奏被带起来了,气氛也烘托到位了,待部分老年人开始深信不疑,言听计从后,套路三出场。
套路三:夸大疗效 引人上钩
打着专家的幌子夸大保健品作用,声称具有“提高免疫力、抗癌、长命百岁”等功效,其实都是把普通的食品或保健食品吹嘘成能治病救人的药品来出售。
普通食品好理解,那什么是保健食品呢?
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为目的的食品。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可以调节机体的某些功能,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保健食品必须经过注册或备案。目前,监管部门依法批准注册的保健食品允许声称的保健功能主要有27类,依法备案的保健食品允许声称的保健功能为补充维生素、矿物质。
会销现场还有生动的试吃、试喝、交流体验等互动环节,再雇佣几个经验丰富的老年托儿,不停的宣传被“治愈”的“亲身经历”和“真实感受”等……全方位假戏上演后,开始铺垫套路四。
套路四:以送为卖 骗取暴利
一般情况下,一场会销先会给老年人发送几波免费的福利,随后就会进一步升级,设置一些所谓“送”的条件和方式
。就这样,慢慢地一步步激起老年人的购买欲望,直到最后落入他们的陷阱,争先恐后地购买他们的产品。这些普通的食品饮料被当成神药出售,动辄几百乃至上千元来卖,诈骗团伙也从中牟取了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暴利。会销讲师实际在这个过程里面,使用心理说服的技巧叫做登门槛效应。就是他先通过送产品和你建立起联系,用小恩小惠把你拉住,建立彼此间的信任,放长线钓大鱼。
套路五:极力营造的“送温暖”氛围,设置“温柔陷阱”,形成精神依赖
他们深知老年人渴望长寿、渴望关爱、渴望交流的潜在需求,会极力营造“送温暖”氛围,正是专为老人而设的“温柔陷阱”。相比于远在他乡的子女,温言好语、体贴入微的保健品销售人员更让老人有依赖感。
老人一旦在情感上认可对方,老人的认知就已经起不到作用了。他们又会拿出滚雪球的策略,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要求或者筹码,然后卖给老人一大堆保健品。最终让老人付出越来越高,他们的利益随之越滚越大。
套路六:,熟人拉伙组成所谓的保健家庭
保健品的骗局不单单是骗老年人买保健品而已,还忽悠老年人把周围的老年人一起拉进来,大家组成所谓的保健家庭,那里的人们经常开座谈会、一起聊养生、分享自己的保健故事、互相鼓励等等,老人在这里不再孤独又感觉到了温暖,所以就会把商家当成家人一样信任。待时机成熟商家会投入资金,给拉伙老人现金补贴等福利政策,迅速壮大保健家庭成员数量,可以说是和传销的套路一模一样。来到这里的老人都是自愿购买保健品,一旦陷入骗局,老年人损失的不仅仅是养老钱,严重的还会耽误病情危及生命。
调查数据显示,虽然调查对象中七成以上的子女提醒过老人不要上当,但效果并不理想。购买保健品的行为倾向与老年人的学历、原工作职务等无关,与年龄、健康状况和与子女亲密度相关,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快速提高。如在61—65岁老人中,此比例为28.7%,但80岁以上老人则达到95.2%。
在这里作者想对广大的读者朋友说,破解老年人的骗局,在亲情层面,子女的关怀是一个重要环节。子女应主动关心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抽出时间更多的陪伴老人,引导老年人学习科学的保健知识,适当为老人购买安全、合格的保健品;针对社会层面,作者也想建议政府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和有效的执法手段,打击诈骗,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同时建议加大社区建设力度,丰富老年人晚年生活,多组织针对老人的专业健康知识讲座,增强其对真假保健品的辨识能力,保护好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守护最美夕阳红#破难题
近年,这些专门从事“保健品坑老”的会销讲师越来越走向职业化、行业化、规模化,已经成为了社会公害。把这些骗人没商量的会销讲师绳之以法,斩断会销诈骗幕后玩家的利益链条是最重要的环节,才能够让会销诈骗偃旗息鼓,帮助老人家们守护好钱袋子。
今年,国家针对“保健品坑老”的诈骗犯罪开展了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与此同时,国家的法律制裁也加大了力度。从2022年1月1日起,这些不法分子将会受到刑事处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明确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销售保健食品或者其他食品诈骗财物,符合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以诈骗罪定罪处罚。
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一庭审判长肖凤说:“那么有了新的司法解释后,对犯罪分子追究刑事责任,我们就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会销讲师作为共同犯罪人也要被追究刑事责任。涉案金额越大,判刑越重。”#守护最美夕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