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ena育儿指导师孩子不叫妈妈改叫妈一
2024-08-14 来源:悦跑圈资讯
儿子前两天突然叫我“妈”,而不是妈妈,第一次听到时,我愣了一下;第二次听到的时候感觉有点心酸;第三次的时候我发现是孩子在耍调皮,因为每次他叫我“妈”的时候都是用方言叫的,叫完后就咯咯咯地大笑起来了。
“妈妈”和“妈”有什么不一样吗?我是一枚80后,我们小时候那会周围很少有人会称自己的母亲为“妈妈”,我们都叫“妈”。记得上初中那会,闺蜜跟我说隔壁班有个女生(我们班一男生的龙凤胎姐姐)都这么大了还称她妈为“妈妈”,在五年级放学时那女生还会扑到她妈怀里,抱着她妈,闺蜜说受不了她的矫情和恶心。
其实听到那个小故事后,我就特别羡慕这个女生,想着她一定跟她妈的关系很好吧,不然“妈妈”怎么叫得出口呢,所以我经常会有意无意地观察这个女生,发现她每次聊到她妈时脸上都有大大的笑容。而这样的场景,我只有在电视里才见到过。
“妈妈”和“妈”虽然只是一字之差,虽然都只是称呼,但给人的感觉却完全不同,叫声“妈妈”给人一种特别亲昵的感觉,一声“妈妈”像是包含了孩子的“撒娇”和妈妈“宠溺”,飘荡着母亲与孩子之间那种不可描述又默契的爱。相反,一声“妈”,给人似乎就没有那么温暖的感觉了,并不是说叫声“妈”就是没有爱了,只是总觉得让人有种距离感。
从“妈妈”到“妈”隐藏着孩子的三个心理变化以前的我们一直叫“妈”,所以从来没有觉得有什么变化,但现在的孩子们都叫“妈妈”,突然叫“妈”,这当妈的心理难免有些变化,但事实上从“妈妈”到“妈”同时也隐藏着孩子的三个心理变化,家长也需要注意了。
第一个变化:开始有自己的想法了。
只要你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当你夸孩子长大了,他就会特别开心,而且有一段时间里孩子特别喜欢说我比“某某某”大,孩子都渴望自己长大,变成一个小大人,拥有独立的个体。
当孩子慢慢长大时,在我们眼里在的活泼可爱,却成了他们唾弃的“幼稚”,这时他们不喜欢被别人贴上“幼稚”、“不成熟”的标签。而“妈妈”这个词在他们的眼里就成了幼稚的代名词,他们觉得小宝宝才会叫“妈妈”,叫“妈”才能显示自己的成熟感,所以不自觉中就会将自己同化,自然融入到他们的群体当中。其实这也是在向我们暗示,孩子真的长大了。
第二个变化:孩子想要独立。
当从叫“妈妈”变成“妈”的时候,其实也代表着孩子有了自我意识的觉醒了,不会再每天都像个小尾巴一样粘着你,他渐渐地开始有自己的小秘密了,想要自己的空间,也不再事事都依赖着你,总想靠自己的努力来向你证明自己的能力,想要告诉你“我长大了”。如果孩子开始有这些方面的表现了,妈妈也可以慢慢学着放手了。
第三个变化:亲子之间可能存在间隙。
除了上面提到的两种心理变化外,还有一种就是可能亲子之间存在一定的问题,关系没有那么亲昵或融洽。这种情况一般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母亲和孩子长年分隔两地,导致两者之间感情没有那么浓厚。
另一个方面,可能是妈妈对孩子的管教过度严格,比如妈妈控制欲较强,导致孩子想要逃离妈妈,因此跟妈妈之间的语言沟通也是能简洁就尽可能地简洁。
当孩子对妈妈的称呼发生变化时,意味着家长的教育方式也要改变了这个世界所有的爱都是为了相聚,只有父母之爱是为了分离。真正的爱,是一场得体的退出:在孩子越小的时候,越要给他爱;当他越大时,越要尊重他的边界和自由,一点一点让他与世界接轨,而不是控制在自己的羽翼之下。这是孩子的一个心理成长过程,也是父母的一场修行。
学习放手太多的父母总害怕孩子做不好事情,担心孩子会受到伤害,但是如果你一直怕孩子嗑着碰着,什么事情都帮他想好、甚至做好,这样只会阻止孩子成长的脚步。
父母可以试着相信孩子,让孩子自己做一些选择,比如衣服的样式、吃什么菜等等,允许他选取自己喜欢的,也可以让他自行支配自己的零花钱。如果你不知道该什么时候练习“放手”,或许你可以从他叫你一声“妈”的时候开始练习。
只有放手让孩子不断试错,他才能一次又一次从错误中爬起来。“放手”不是放任,父母还是要适当提出意见,替孩子把好关,但不是强迫孩子,而以尊重孩子为主。
允许孩子有个人空间孩子在长大的过程中,会渴望拥有自己的个人空间,这就像我们想要属于自己的私人空间是同样一个道理。如果家长偷看孩子日记,控制孩子交友自由,试图偷窥孩子每一个空白的角落,这样只会将孩子逼迫得无法呼吸。
想要孩子的身心得到良好的发展,应该让他像鱼儿一样在水里也能自由呼吸,让他在充满竞争和压力的学习环境里可以拥有自己的小秘密和可以吐露心声的好哥们、好闺蜜。
总而言之,从“妈妈”到“妈”,最大的意义是孩子长大了,只要孩子懂事孝顺、健康快乐,“妈妈”和“妈”都是最好听的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