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娱乐

养生主一篇好文阅读庄子内篇养生主

2024-04-28 来源:悦跑圈资讯

#夏日生活打卡季#

好文阅读【庄子·内篇·养生主】

【庄子·养生主】解说

这是一篇谈养生之道的文章。

第1部分是全篇总纲,指出养生最重要的是秉承事物中虚之道,顺应自然的变化发展。

第2部分以庖丁解牛的故事比喻人之养生,说明处世、生活都要遵循事物的规律,从而避开是非和矛盾的纠缠。

第3部分说明圣人不凝滞于事物,与世推移,以游其心,安时处顺,穷天理、尽道性,以至于命的生活态度,体现了作者的哲学思想和生活旨趣。

文章描写生动形象,细节刻画精细入微,寓说理于故事之中,意趣横生,富于启发意义。

【庄子·养生主】原文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庖(páo)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yǐ),砉(huā,xū)然向然,奏刀騞(huō)然,莫不中(zhòng)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盍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hào)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xì),导大窾(kuǎn),因其固然,技经肯綮(qìng)之未尝,而况大軱(gū)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jiàn),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xíng)。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chù)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huò)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通“缮”)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公文轩见右师而惊曰:“是何人也?恶(wū)乎介也?天与,其人与?”

曰:“天也,非人也。天之生是使独也,人之貌有与也。以是知其天也,非人也”。

泽雉十步一啄

中国食品工业网站

,百步一饮,不蕲(qí)畜乎樊中。神虽王,不善也。

老聃死,秦失(yì)吊之,三号而出。

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

曰:“然。”

“然则吊焉若此,可乎?”

曰:“然。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会之,必有不蕲言(yàn通“唁”)而言,不蕲哭而哭者。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县(xuán通“悬”)解。”

指(zhī通“脂”)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庄子·养生主】译文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穷无尽的。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尽的知识,真是累人啊!那些已经追求知识的人,可真是疲倦得不得了啊!做好事却不贪图名声,做坏事却不至于面对刑罚的屈辱,遵循自然的法则来做事,才是人生的正道,可以保养身体,可以保全天性,可以赡养新生,可以享尽天年。

庖丁给文惠君宰牛,全身与牛接触,手触肩顶、足踩膝抵之处,牛的皮骨分离的声音哗啦啦响成一片。进刀解牛时嚯嚯有声,都无不符合音乐的节奏,宛如应和着《桑林》舞曲的节奏,又像是与《经首》的音韵声律节拍相共鸣。

文惠君说:“哇,妙极了!你的技术怎么会高超到这个地步

农业灾害研究编辑部

?”

庖丁放下屠刀回答说:“我所爱好的是道

黑龙江粮食电话

,已经远远超出了技术的范围。我刚开始宰牛的时候,所看到的无非是整头的牛。三年之后,我再看牛时,所看到的就是牛的结构部件而不是整头牛了。时至今日,我宰牛时全凭心神意念,而不需要用眼睛看了。视觉的作用停止了,而心神意念还在畅行无阻。我顺着牛身天然的生理结构,把刀劈进筋骨相连的大缝隙,再在骨节的空隙处引刀而入,刀刀顺着牛体本来的结构而游走,从不卡顿在牛体经络筋骨纠结容易碍刀的地方,更何况那些巨大的牛骨头呢!好的厨师一年换一把刀,因为他们总爱用蛮力硬割;一般的厨师一个月就换一把刀,因为他们硬是把刀给砍断了。我手头这把刀已经用了19年了,用它宰过的牛也有几千头,可是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刚磨出来一样完好无缺。牛的骨节间本来就有缝隙,而刀刃却薄得没有厚度,用没有厚度的刀刃切入有缝隙的骨节,那足以运起刀刃来还宽宽绰绰留有余地呢。所以这把刀用了19年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那样。即使如此,每次碰到筋骨盘结的地方,我看到它不好弄,还是十分小心翼翼,戒骄戒躁,紧盯住那个地方,慢慢下手。运在刀上的力量很轻很小,最后哗啦一声,整条牛就给解体了,好像泥土倾倒在地上一般。这时候我才提刀站起来,环顾四周,悠然自得,心满意足,把刀擦拭干净好好收藏起来。”

文惠君说:“真不简单啊!我听了庖丁的这番话,领悟到了养生的道理。”

公文轩看见右师,吃惊地说:“这是什么人啊?怎么只有一只脚呢?是天生的吗?还是人为造成的呢?”

右师回答说:“天生的啊,不是人为的。老天只让我生了一只脚,这从人的形貌就能看出大自然所赋予的痕迹。由此可知这是天生而非人为的。”

生活在沼泽地里的野鸡,走十步才能找到一口食,走百步才能觅得一口水,但它并不希求被豢养在笼子里。养在笼子里的家禽,看起来倒是精神饱满,但有什么真正的快乐呢?

老聃死了,秦失前去吊唁,号哭三声就走了。

弟子问:“你不是老师的朋友吗?”

秦失回答说:“当然是啊。”

“那么,吊丧像这样子行吗?”

秦失说:“当然可以。原先我把老聃当成我所认为的那种人看待,现在不这么看了。方才我进去吊唁,看见有老人在哭他,像痛失自己的儿子那样;有年轻人在哭他,像哭自己母亲那样。那些来奔丧的人,一定有不想来吊唁却来吊唁的,也一定有不想痛哭而放声痛哭的情况。这就违背了天理自然,而为世俗的情感所裹胁助推,忘记了生命本来就源于大自然,古人说这种违反天道的做法会招致刑罚。一个人降临人间,那是他的时运到了;一个人忽而远逝,那是他顺乎了天道。安于时运而顺应自然,所有哀乐之情就不能萦绕心怀,古人说这是自然解脱啊。”

脂膏在作为烛薪燃烧后就烧尽了,火种却传续下去,永远不会有熄灭的时候。

【庄子·养生主】作者

庄子(约公元前369-公元前286年),名周,字子休,战国时宋国蒙邑(今河南商丘县东北)人。

著名的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曾做过漆园吏。家贫,但拒绝楚威王的厚币礼聘。

他继承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否定有天帝造物主的存在,认为万物起源于“道”,而人的生死只不过是“道”在其发展过程中一个短暂的环节。

其哲学思想达到很高的水平境界,对后世影响很大。

其文章纵横开合,富于变化,并多用寓言故事,想象丰富而奇特,在散文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传世作品收入《庄子》一书。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