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分享:早产儿科学护理小策略
2023-11-03 来源:悦跑圈资讯
网友分享:早产儿科学护理小策略
妈们也不用太担心,只要能抓紧2岁前这段宝贵的时间,科学喂养,悉心护理,不足月的宝宝照样可以健康又聪明。
大多数早产儿需要在医院治疗护理一段时间,当他们体重达到2公斤,室温下体温、脉搏等都能达到正常范围,全奶喂养也能满足正常生长发育需要时,他们就可以出院回家了。但宝宝出院后,身体仍然很弱,爸爸妈妈们要非常小心地加以护理。
尽量母乳喂养
早产宝宝要恢复正常的生长发育,要尽量母乳喂养。
早产母亲的奶中所含各种营养物质和氨基酸较足月儿母乳多,能充分满足早产儿的营养需求;而且早产母亲的奶更利于早产儿的消化吸收,还能提高早产儿的免疫能力,对抗感染有很大作用。所以妈妈一定要有信心,相信自己的乳汁最适合喂养宝宝,尽一切可能让宝宝吃到母乳。
对不能吸吮或吸吮力弱的宝宝,妈妈要按时挤奶(至少每三小时挤一次),然后将挤出来的奶喂给宝宝。
{page}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早产儿吞咽功能不完善,有时会发生吐奶及呼吸运动不协调现象,使奶逆流至咽喉部,再吸进肺部,引起吸入性肺炎,严重者会立即窒息致死。所以喂养时,最好使宝宝处于半卧位,如果发现溢奶,立即将宝宝俯卧或侧卧,让口中的奶水流出来。
吃得慢也是早产宝宝进食的一个特征,妈妈们一定要耐心。喂奶的过程中让宝宝适当停下来休息,可以减少吐奶的发生。
新妈妈育儿手记:
如果早产儿没有自行吸吮能力,可用滴管喂养法。即用滴管吸取母乳或牛奶后,沿小儿的舌根慢慢滴入。但在滴奶时不要猛烈向咽喉部灌满,以免呛入气管。另外,奶的温度要适宜,既不能太凉,也不能太烫,一般以奶滴在手背上不感到冷或烫为宜。
适宜的护理环境
除了母乳喂养,适宜的护理环境对于早产宝宝也是至关重要的。早产宝宝由于存在着某些器官的障碍或缺陷,不能很好地适应正常的生活环境,对环境温度的变化特别敏感,因此护理中对温度、湿度的要求就比较高。
日常护理中最佳的环境是,室内温度保持24℃~28℃,室内相对湿度在55%~65%,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如果室内温度达不到,可以考虑用暖水以灌满热水的暖水袋用毛巾包裹后置于早产儿的身边和足边给宝宝保温。并要经常更换部位和热水,以保持一定的温度。
正常情况下,宝宝体温应保持在36℃~37℃。妈妈应每天上、下午各为宝宝测量体温1次,并做好相关记录,当最高体温与最低体温相差超过1℃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体温的稳定。
{page}
及时补充各种营养素
母乳含有易于消化吸收的蛋白质、脂肪、乳糖,还有适量的微量元素、维生素、酶及免疫因子等物质,公认为是早产儿的最佳食品。但母乳中某些微量元素(铁、锌等)及维生素(D、C、B等)的供给往往还不能达到早产儿的生理需求,而这些营养素又是保证早产儿智力体格发育所必需的,如不及时添加这些营养素就会造成营养素的缺乏,从而不利于早产儿智力的发育。
一般说来,母乳喂养的早产儿,出生后的第2~3周起,需每日供给维生素D 800~1200单位。同时每天每公斤体重应补充钙剂100毫克。每天补充维生素B约65毫克,维生素C约50毫克。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用鱼肝油来补充维生素D,维生素A的剂量每日不要超过10000单位。
早产儿血清维生素E也低于足月儿,出生10天后,每日应补充维生素E约15毫克。
出生2周后,每日需补充叶酸20~50微克。
另外,在宝宝出生4-6周后,可以开始补充锌和铁。锌的推荐量为每日3毫克,铁的推荐量为每天每公斤体重2毫克。
(编辑:zct)
- 上一篇:换季给宝宝穿衣服要注意什么?穿衣服费劲怎么办?
- 下一篇:“A+方案”预防宝宝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