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讳的生活常识怎么写关于古代避讳的知识
2024-05-06 来源:悦跑圈资讯
避讳方法:避讳,从周朝开始,一直到清朝末年结束。避亲者讳,尊者讳,贤者讳。避讳有四种方法,其一为改字法,始于秦朝,将一字改为另一字。例如:两汉时期为避讳刘恒,就把“恒”字写作“常”字;其二为空字法,把需要避讳的字空出来不写,或直接写作“囗”和“某”;其三为缺笔法,始于唐朝。例如:“世”字,通常少写最后一笔;其四为改音法,始于唐朝,后世多未实行,只是徒有其说而已。
避讳种类:1、避讳改姓。
例如:
籍氏为避项羽讳,改为席氏。
庄氏为避汉明帝讳,改为严氏。
2、避讳改名。
有三种方法,其一为改其名,其二为改其字,其三为去其名中任一字。
3、避讳辞官。
因官名中某字与其祖先字相同,而推辞做官。
4、避讳改官名。
例如:
晋朝景帝司马师,避讳“师”字,故将官名太师改为太宰。
隋朝避讳忠字,故凡有中字者,皆改为内字。故隋朝改官名中书为内史,改侍中为纳言或侍内。
5、避讳改地名。
例如:
北魏献文帝名弘,故避讳“弘”字,改弘农为恒农。
6、避讳改干支。
例如:
唐高祖之父名昞,故唐人兼避丙,多改丙字为景字。故丙申作景申,丙寅作景寅。
7、避讳改经传文。
例如:
汉时为了避讳刘邦,多将《论语》、《尚书》中的邦字,改为国字。
8、避讳改常语。
例如:
梁武帝父亲名顺,故将“民顺”改为“民从。”
唐代宗名豫,故唐朝将皇帝有恙之专称不豫改为不康。
9、避讳改诸名号。
10、避讳改物名。
11、文人避家讳。
12、外戚讳。
若官名或地名或其它名,与某外戚名中某字相同,则改之。
13、宋辽金西夏互避讳。
例如:
西夏李元昊父亲名德明,故宋朝改年号明道为显道。
金朝使臣完颜匡出使宋朝时,为避赵匡胤匡字,改匡为弼。
14、宋金避孔子讳。
15、宋时禁人名寓意僭窃。
宋时皇宫禁中内外,不许以“龙”、“天”、“君”、“玉”、“帝”、“上”、“圣”、“皇”等字为名字。
16、清初书籍避“胡、虏、夷、狄”等字。
例如:
雍正时遇胡、虏、夷、狄等字,常作空白或改形声,或夷作彝,虏作卤。
17、恶意避讳。
例如:
唐肃宗仇视安禄山,因此郡县名中有安字的全部都改名。
避讳改史实:1、避讳改前人姓。
例如:
汉明帝避讳庄字,故称庄周为严周。
2、避讳改前人名
。3、避讳改前人谥号。
4、避讳改前代官名。
例如:
唐朝时避讳治字,故改北魏官名治头为理头。
5、避讳改前代地名。
6、避讳改前代书名。
例如:
晋朝简文郑太后避讳阿春,故改《春秋》为《阳秋》
7、避讳改前朝年号。
避讳的缺点:1、因避讳改字而让后世产生误会。
2、因避讳缺笔而产生误会。
例如:
敦煌有拼泉,原名渊泉,因避李渊而少写一笔,久而久之讹为拼字。
3、因避讳改字而原意不明。
4、因避讳空字而让后世的校正者误以为是其他字。
5、因避讳空字,导致后人连写而脱落一字。
6、讳字旁边注明本字,让后人误会从而一起写入正文
。7、因避讳一人的名字导致后世的史书以为是两个人。
8、因避讳一人的名字,导致史书里面前后两人名字不同。
9、因避讳一人的名字,而让这个人有了多个名字
。10、因避讳一人误会为二人或二人误会为一人。
11、因避讳一地误会为二地或二地误会为一地。
12、因避讳一书误会为二书。
13、避讳改前代官名而遗却本名。
14、避讳改前代地名而遗却本名。
避讳应注意事项:1、避嫌。始于三国时期(嫌即同音字)。
例如:
隋文帝父名忠,兼避中。
唐高祖父名昞,兼避丙。
2、二名偏讳。(即名为两字时,其中某一字与所避讳之人某一字相同,应当剔除其相同之字,改双名为单名)
3、已祧(tiāo)不讳。祧,即远祖之庙,已经过世七世的祖先,不用讳避。
4、已废不讳。即所避讳之人改名,或废除之名,其字不用避讳。
5、翌代仍讳。即当代避前代讳
,或当代继续避前代所避之讳。6、数朝同讳。即当朝的人名字与前朝人的名字有相同的字。
例如:
汉灵帝名宏,北魏孝文帝亦名宏。
北魏献文帝名弘,唐高宗太子亦名弘;宋太祖之父名弘殷,清高宗名弘历。
7、旧讳新讳。旧指以前之名,新指改后之名。唐人不避旧讳,宋人有避有不避。
8、前史避讳之文后史沿袭未改。
9、避讳不尽或后人回改。避讳不尽,指当时避讳时,其字有所避有所不避;后人回改,指后人将前人所避之字改回其原字。
10、避讳经后人回改未尽。即后人有将前人所避讳之字改回其原字,或不改回其原字。
11、南北朝父子不嫌同名。即南北朝时期,父子之名可用同一字而不用避嫌。
例如:
王羲之的儿子名字里面都有一个之字,即:玄之,凝之,徽之,操之,献之。
不明避讳之知识所带来的误会:1、不知是避讳而产生疑问。
2、不知是避讳而产生误会。
3、不知是避讳而妄图改前代官名。
4、不知是避讳而妄图改前代地名。
5、非避讳而以为避讳。
6、已避讳而以为未避讳。
7、以为是避讳,从而将其改回而产生误会。
结语:
避讳是一门很有意思的学问,我们如果能够好好地去研究避讳学,然后再加以利用,对我们是很有帮助的。